


OECD 世界青年領袖計畫 台灣辦公室
Taiwan World Youth Leader Programme, TWYLP
- …


OECD 世界青年領袖計畫 台灣辦公室
Taiwan World Youth Leader Programme, TWYLP
- …

【Bajau 巴瑤國際SDG人道援助公益實習計畫】
馬來西亞國際救援公益計畫,創新地關注到巴瑤族這個特殊群體。傳統援助多聚焦陸地居民,我們則深入海洋游牧民族巴瑤族的生活。透過建立海上移動教育資源站,打破空間限制,為孩子提供知識獲取途徑,也開創了適應其生活方式的公益新模式。

國際授權落地台灣,從地圖邊緣到全球核心行動
OECD 授權的「世界青年領袖計畫 台灣辦公室(TWYLP)」與亞洲青少年優勢永續學院(AIYASE),正式成為戰略夥伴。於Asia SDG Action Education協助下,共同舉辦「巴瑤族國際人道援助公益計畫」,於馬來西亞沙巴州展開具歷史性意義的跨國行動。該計畫結合國際教育、青年志工、海洋保育與人道援助,聚焦全球被忽視的族群——海上遊牧民族巴瑤族(Bajau),展現台灣青年在全球永續發展議題中的行動力與領導潛能。

前進巴瑤,物資援助
在缺水、缺電、缺教育的庫拉班島(Pulau Kulapuan)島上,生活物資與學用品成為啟動教育的基礎。民間捐助讓援助得以實現,TWYLP執行長陳雅雲表示:「教育要扎根,必須從溫飽開始。緩解巴瑤家庭生活困境,是實施教育計畫前首當其衝的問題。這些物資,是對未來的投資,讓巴瑤兒童有機會透過教育帶來可持續性的改變。」當船靠近,許多島民早早在岸邊等候,迎接『不只是物資,也是一份希望』。盼望實踐SDG2零飢餓、SDG17 全球夥伴關係之際,伴隨而來的是SDG4優質教育的目標得以被啟動。

教育上島帶來可持續性的改變
教育活動由AIYASE設計「社區共參×青年陪伴」的行動架構,具體實踐「SDG2零飢餓」、「SDG4優質教育」與「SDG17全球夥伴關係」。為讓孩童能更多元的教育學習體驗,精心設計豐富多元的教育活動,如:五月以巴瑤孩童熟悉的「海洋與家」為繪畫創作主軸、七月則運用七巧板讓孩童創作美感趣味的圖形,增進其創造力與圖形邏輯概念。

跨越語言的南島文化交流
特別邀請雲門舞集前首席舞者劉惠玲老師隨團出征,以「南島文化共源」為主題,學習台灣阿美族原住民歌舞,巴瑤孩童與青年志工手牽手共舞,打開「南島語系」文化深層連結,隨著鼓點律動,舞蹈與歌聲穿越語言屏障,展現文化尊重與身體對話的力量。這場肢體藝術的文化交流,不僅喚醒兩地南島血脈的深層連結,也在無聲中種下理解與信任的種子。

環境意識的根植與實踐
環境意識並非短期宣導的成果,而是透過反覆陪伴與實作經驗,才能在孩子心中逐步內化成「行動中的責任」。
青年領導力
計畫著重世界各地青年參與培養領導力,給予他們策劃和執行計畫的機會。如青年主導的巴瑤族傳統技藝傳承計劃,青年們發揮創意,組織青年學習潛水知識,考取PADI國際潛水證書,在關注海洋保護的同時,提升了自身領導能力和社會責任感。
Hello & Welcome!

歡迎大學生與國高中生、社會人士共同參與站
馬來西亞國際救援公益計畫,創新地關注到巴瑤族這個特殊群體。傳統援助多聚焦陸地居民,我們則深入海洋游牧民族巴瑤族的生活。透過建立海上移動教育資源站,打破空間限制,為孩子提供知識獲取途徑,也開創了適應其生活方式的公益新模式。。
TWYLP 提供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