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
初見 Bajau

400包大米、物資、學用品堆積,船有點沈,空間顯小了,但每個團員的心是熱切的。
•
航行途中,我們逐漸靠近一片漂浮在海面的木屋群。那些被稱為「海上屋」的建築,就這樣靜靜地佇立在湛藍的海平面上。木頭搭建的屋舍,一根根柱子深植海中,有的屋頂鋪著鐵皮,有的則僅用帆布遮陽。從遠方看,那是一座座獨立的家;從近處看,那是一個族群與大海共生的見證。
·
我們望著眼前的畫面,心中湧現出難以言喻的悸動—這是一種離群索居的美,也是一種與現代世界若即若離的孤獨。他們沒有國籍、沒有土地證明,孩子們出生在海上,學會潛水比學會寫字還早。他們用木槳丈量世界,用海風編織生活。
·
這樣的生活,對外界而言,也許辛苦,也許孤單,但對他們而言,卻是一種深深的歸屬。大海就是他們的家,他們熟悉浪的節奏、知道哪片海域有魚、哪種風代表變天。他們不是離岸,而是早已與海融為一體。
·
我們帶著一批大米與基本物資,靠近海上屋時,許多家庭早已站在家門口等候。他們的眼神有期待,也有一種來自長年風浪的從容。船行經海上屋,挨家挨戶紛紛將大米親手送上,那一袋袋米不只是糧食,更是一次真誠的交流,更是來自陸地與世界的連結。
·
其中一戶,身懷六甲的母親,微笑回以我們帶來的糧食,眼神多了幾分請求,撇頭一看屋內還有4個幼童,我們也多麽希望能提供更多的生活物資給他們~~
·
如果透過文字,您也感受到巴瑤母親的渴求,歡迎聯繫OECD TWYLP一起把愛心物資傳送給他們!SDG2 零飢餓~~我們需要越來越多人加持這場人道救援~~
世界青年領袖計畫,不只是訓練菁英,更是傾聽世界的聲音,回應最真實的需要。
(Claire Chen)